「自我價值應該由自己定義。」

 

日復一日,每天起床就是為了工作,用8個小時的時間交換薪水,

下班後只想躺平追劇,好不容易休假也只想賴在家裡,

連假到戶外塞車人擠人,玩耍兩天再繼續回到牢籠重複一樣的生活。

 

以上的故事我想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寫照,

因為長期的重複輪迴,最後被生活瑣事、長期累積的壓力輾壓到自我懷疑,

究竟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呢?

所有的探討因為一瞬間的懷疑如同骨牌效應般跌塌。

 

今天想要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找到自我價值。

在那之前我們可以先來定義一下何謂「價值」呢?

 

在傳統意義上價值似乎與金錢畫上等號,

這個東西價值多少錢呢?

由賣方決定售價,買方認同這個價值進行購買,

這個人價值多少錢呢?

由資方決定薪水,勞方同意自己值這個價值而進入公司工作。

 

有沒有發現到原來人類跟物品制定價值的方式其實是一樣的呢?

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價值的標準是由誰訂下的呢?

我們時常落入社會框架模式進行選擇,

卻以為自己有全然的自由意志,

現今社會常常以金錢、工作、利益關係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我們也被集體意識緊緊套牢住。

 

今天的主題想要跳脫出社會框架模式,

一步一步的慢慢探索,

尋找自我真正價值的5種方式:

 

1、面對恐懼

       為什麼面對恐懼是第一步驟也是最重要的呢?

       因為社會的洗腦,被灌輸男兒有淚不輕彈、堅強是正面積極的性格,

       無法面對內心的聲音,拼命的用腦袋想辦法壓抑情緒、解決事情,

       通常腦袋獲得勝利,以為沒有問題了,卻無法正視真正的問題,

       如同冰山一樣,我們肉眼只會看見海平面上的事件及問題,

       但往往大部分真正的問題存在於海平面下,

       譬如最常見的對於金錢的恐懼,

       常常會聽到周圍的人說:「我沒錢」、「這個太貴」、「我買不起」,

       耳邊充斥著對於金錢的匱乏感,

       這些話會無意識的將匱乏信念加強,並且擴散給周圍的人,

       實際上這些話真的是因為金錢不足嗎?

       還是出自於內心的匱乏及恐懼說出來的話呢?

       因此我們要時常要檢視自己說出的話內在潛藏的意義,

       意識到原來自己說出這句話是代表內在的匱乏、自信不足、恐懼..等等,

       這個往內在探索的過程很重要,

       但不需要急於去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需要的是承認它、感受它、陪伴它、接受它

       你會發現事情往往會自動迎刃而解,

       因為事件的發生通常來自於內在情緒的控制,

       只是我們腦袋無法理解而已,腦袋只會創造無數的恐懼。

       學習如何面對內在情緒及腦袋恐懼所帶來的幻象,不急於解決

 

2、停止比較與批判

      當我們面對內在恐懼時,腦袋會非常的恐慌,

        第一時間總想著解決問題,

        腦袋又開始想起朋友的事業有成、誰又賺了多少錢、誰買了房子,

        開始比較自己與社會定義的成功模式比對,

        一開始也許會升起對方一定是靠父母、運氣好、家世好...各種想法,

        否定別人默默努力的過程來自我安慰,

        接著開始怪罪別人,

        為什麼我出生在這個家庭、我明明比別人努力為什麼獲得最多的不是我...,

        最後到自我批判,

        我就是這麼沒用、沒有自信、沒辦法賺到錢、就是這麼倒楣...,

        開始把自己定位在受害者情節的角色裡,

        這些都是典型情緒的進化過程,

        會這麼說是要讓我們知道,

        這些情緒想法都是正常的,不需要感到憤怒、愧疚、無力

        當我們願意面對恐懼時已經勇敢踏出第一步了,

        現在只要試著停止腦袋的比較及批判,

        不需要一直想去解決問題或情緒,

         只要停止這些聲音,陪伴著它就夠了。

        學習停止比較跟批判,跳離受害者情節,試著陪伴就好不加以解釋

 

3、尋找內在渴望

      當你面對恐懼、停止批判,

        並且願意給自己一段沒有腦袋、情緒、環境聲音的獨處時間,

        當你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跟空白,

        可以更加的接近、還原對於內心渴望及開心的事物進行探索,

        有什麼事情能夠讓你感到興奮或是開心的感覺呢?

        不用急於定義什麼事情是有用的、有價值的

        將你內在真正渴望的事情用紙筆寫下來,

        也許是喜歡跟寵物玩耍,玩耍時內心會感到溫暖或平靜,

        也許是喜歡玩線上遊戲,可以在虛擬世界感到刺激,

        也許是喜歡烹飪,覺得帶給別人好吃的東西感到幸福,

        也許是喜歡植栽,覺得種植過程帶來的喜悅及成就感,

        試著去列出會讓你內在感到正面的事情,

        放下所有的框架及定義。

        學習依照喜悅、興奮、正面的情緒列下想做的事情

 

4、從小事開始做起

      當你願意察覺什麼事情能夠帶來正面情緒的,

        可以從小事情開始著手成長,

        我們常常一下子就想把所有事情做好,

        設定遠大的目標及策略,

        導致理想跟期待大過於行動,

        覺得自己寸步難行的原因通常是想太遠

        不是說有計畫跟理想不好,

        而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經過嘗試及修正,

        不需要剛開始就給自己過多壓力,

        架構通常是在邊做邊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的,

        如果你喜歡種植,

        可以先上網研究適合這個季節的植物有哪些?

        接著選購自己喜歡的植物、盆栽、土壤、肥料

        在家動手將這些組合、澆水、照顧,

        也許你會覺得這不是廢話嗎?

        但往往我們連這些廢話都無法做到,

        困在要種植什麼好呢?種了會活嗎?我會不會照顧呢?

        我們被困在腦袋的無限恐懼而無法進行理所當然的第一步。

        學習從最簡單的小事開始做起,相信自己絕對有能力解決所有事情     

 

5、嘗試學習新的事物

        當你待在一個框架太久的時候,往往會失去新的思考能力,

        譬如你在一間公司工作10年了,

        往往你會被自己侷限在這個公司發展出的能力覺得有信心,

        並且容易認為自己工作能力很強無可取代,

        事實上只是在這個領域重複勞動累積的經驗比別人多而已

        你有思考過離開現在公司後你有其他能力挑戰其他工作嗎?

        你有勇氣跳脫原來的舒適圈嗎?

        你的思考能力能夠運用在其他範圍嗎?

        我們通常在脫離一個體制或框架後等於是從0開始的狀態,

        這也許是好的現象,跳脫舒適圈甚至會讓你恐懼,

        而我們平常可以嘗試學習更多與自己工作無關的事情,

        不再只是上學教的課程內容,工作需要的技能、或是只跟賺錢有關的知識,

        當我們容許以開放的狀態容許自己接觸更多的事物,

        學習自己有興趣的內容、接觸有趣的事物,

        當你的內在感到快樂,願意與頭腦一起合作的時候,

        也許一份全新的工作默默開啟了也不一定。

        學習社會框架定義有益以外的事物,只學習、接觸有興趣的東西,創造自己的價值

 

 

當你發現同樣的事情一直重複的出現,代表你的方式需要做出改變,

愛因斯坦曾說:「什麼叫瘋子?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做同一件事,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

祝福你,已經在改變的路上,屬於你的價值會在過程中自然顯現。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ze.生活 的頭像
    Lize.生活

    Lize.生活

    Lize.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